出口到澳大利亚还想搞“店大欺客”的套路?结果被当地政府直接罚到肉疼,4000万罚款单甩脸上金多多,网友却直呼“大快人心”!
比YD、极K、小P、Smaxx、零P,5家车企在澳大利亚配置未遵守机动车维修与服务信息制度,未按MVIS规定开放售后维修数据,妨碍独立维修厂维修。每家最高可达1,000万澳元(合约4,700万人民币)
一、澳洲铁拳出击:垄断维修模式行不通
这家车企在国内玩得一手好套路——强制车主必须去4S店修车,否则就断供零部件、锁死车辆数据,甚至连装个大灯都故意不亮!结果到了澳大利亚金多多,直接被反垄断法教做人。当地政府一纸4000万罚单甩过来,理由简单粗暴:垄断维修服务,限制市场竞争!网友辣评:“在国内当大爷,出国就成孙子,活该!”
二、国内外双标现场:国内“割韭菜”,国外“认怂”
国内:4S店是亲儿子,车主是冤大头
在国内,这家车企把4S店宠成“太上皇”:
维修价格高得离谱,换个后视镜6万起
外修直接断供配件,车辆变“废铁”
甚至搞“技术锁死”,第三方维修根本动不了
车主哭诉:“买的不是车,是祖宗!”
国外:法律面前秒怂,连夜整改
到了澳大利亚,画风突变:
被罚款后立刻低头认错
承诺开放零部件供应
取消维修绑定政策
网友调侃:“外国的月亮不一定圆,但法律一定管用!”
三、垄断套路深:车企为何敢在国内“横着走”?
1. 把消费者当“韭菜”
国内维修市场长期被4S店垄断,车企通过“原厂配件”“技术壁垒”等手段,把车主牢牢绑在4S店的“宰割台”上。有车主吐槽:“4S店喝车主的血,车企数钱数到手软!”
2. 法律空子钻得欢
国内反垄断法执行力度较弱,车企钻空子搞垄断:
限制配件流通
拒绝提供维修数据
强制指定维修点
业内人士透露:“车企吃相难看,但维权成本太高,车主只能忍气吞声!”
四、澳洲罚款启示录:出来混,迟早要还的
这次澳洲罚款给国内车企敲响警钟:
别拿消费者当傻子:垄断维修只能得逞一时,不能长久
法律面前无特权:国内国外都要遵守规则
技术不是垄断工具:开放维修才是王道
网友热评:“澳洲这一罚,比国内维权管用100倍!”
五、给车企的建议:别让“双标”毁了口碑
1. 放下“大爷”架子:把车主当上帝,别当韭菜
2. 拥抱市场竞争:开放维修渠道,让车主有选择权
3. 提升服务质量:靠技术和服务赚钱,别靠垄断
否则,下次可能不是澳洲罚款,而是被消费者“用脚投票”!
结语:出来混,早晚要还的
某车企的“澳洲教训”告诉我们:在法治社会面前,任何垄断套路都行不通!国内车企与其琢磨怎么“割韭菜”,不如踏实实提升技术和服务。毕竟,消费者不是待宰的羔羊金多多,市场也不是任人鱼肉的“法外之地”!
盈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